中国美术学院 王一 官方网站 +收藏:http://wangyi.orgcc.com

现教学于中国美术学院
实名认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如此简单”的王一
2015-11-24    浏览(1438)    作者:赵小来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王一 官方网站

王一是我的挚友,并从少年学画时代一起长大。我自觉非常了解他,但是,为王一写些什么,确是难为之事。因为无论是就画论人,还是以人论画,作为“近距离”的我来说,虽然有发言权,但都有可能因“近”而熟视无睹,再因“近”而让人觉得失之公允、言过其实。因多年友情而积淀出的认知,这是旁人难以深解的。也正是基于此,才使得我能够从另一角度近距离地读王一的画和人,并以为不失客观真实。

常常自惭心事单一,许多事不会玩,许多事玩不好。仔细想来,王一又何尝不是有些“简单”的人呢?我们都不属于洒脱会玩的人,自从选择了画画这条路,其他的本就不多的闲趣和嗜好几乎也被舍弃了。并非是不愿意享受画画之外的乐趣,只是由于我们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不得已要“量力而行”。事实上,到今天我也无法用一句话来概括王一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比如,在生活中满不在乎,常常显露出随和幽默的他,在画画这件事上却近乎苛刻。在与人交往言谈话语中,懒于较真儿的他,却可以为一个艺术问题固执己见,好恶分明。似乎可以看到,在他身上有两种性格的体现,那就是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宽容大度和对艺术创作中品位的苛求的反差。我不是有意地强调这种落差,但这的确是王一给我的完整印象。

时尚总是具有诱惑力的,绘画中的流行审美也总能汇集大家的目光。不知不觉中,许多中国画家也产生了对于时尚的冲动,并且努力的追随着新的绘画符号和样式以期待走在“时代的前列”。当拖着疲惫发觉刚刚学习来的“新画风”已经开始过气时,下一种时尚又成了追随的目标。凡喜欢左顾右盼、追逐潮流的人都担心被时尚撇到一边,于是脚步匆忙以期与时代“合拍”,而王一是跟不上这个节奏的,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跟着“风向标”融入这股潮流。我认为在艺术上是不能谈“忘我”的,拉开距离与完善个性是每一位有智慧的艺术家必须坚持的方向,王一践行着这一点,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挺享受这样的“孤独”。

“群体”的好处是可以相互借力,其中的一部分人得到认可后,其他的人也能够在其影响下的得到满足。我曾仔细在各种“圈子”里寻找王一,但他总是漫步在诸多边缘之外,心安理得地画画、生活,这让那些喜欢归类、喜欢追本溯源的人难以圈定、论证。也恰好是这种模糊状态纵容了一个对艺术执着、又对反响忽视的人,把所有的体悟与理解全都直白到他的作品中。站在王一的画面前,难以兴奋得手舞足蹈或悲伤得泪流满面,那种与躁动相悖的平和、坦然和观“潮流”不以为然的固执,总是使王一自然地绕开争论的中心,偏离我们经常议论的主题。在他的画里,你见不到取巧和卖弄,却能看到其对艺术直觉的自信和自省,面对他的新作品我总会不自觉的长舒一口气,玩笑的对他说:“生活真好!因为你依旧是你!”。至于因为固执而失去的种种对于王一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有时在想,我们总希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但又很难把注意力分散到每一件事情上,强大的人可能会小心翼翼地把所有事情都做周到,好在人前尽显自强、完美的圆满形象。王一做不到这样,也并没打算弥补什么;相反地,他越发执意地体现着自身感悟。凭借着对艺术的直觉和自信以及对绘画语言自由地驾驭,王一的作品总能超出中国花鸟画的一般涵义而沁润出更深遂广阔的哲学意义。他的所思所想已然超出了题材、技法以及画风传承等问题的束缚,而是进入了一种心性表达和人文关怀的情境。旁人惯以议论的艺术话题和生活话题,我想不用多说,已然被他用作品回答了。

行文至此,整理思绪,我发一条微信问他——在干嘛?回答依旧是:“画画”。对于王一,生活和艺术本是如此简单。

 

                               201797日,时逢白露,赵小来写于北京南湖

标签:王一,花鸟画,画家王一,王一官方网站

^_^ 人喜欢

关注TA

给TA留言

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官方网站